千米低空,飛行器往來穿梭,應用場景日益豐富;浩瀚深空,探索步伐堅實,創新成果不斷涌現。近年來,安徽搶抓機遇,從低空到深空加快布局空天信息產業,在夯實產業基礎、延伸產業鏈條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上持續發力,使之成為驅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新引擎。
低空經濟:串珠成鏈,應用開花
在蕪湖航空產業園,一架通航飛機的誕生實現了“園區內全鏈條配套”。
從螺旋槳、航電系統到發動機,關鍵部件供應商近在咫尺。“園區內配套率已達100%。”電科蕪湖鉆石飛機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。自2013年搶抓蕪宣機場建設契機布局以來,蕪湖市發揮制造業基礎優勢,在灣沚區精心打造航空產業園。通過精準招商、延鏈補鏈、盤活低空資源,園區已集聚近200家產業鏈企業,覆蓋研發、制造、運營、維保全環節,整機核心部件自主配套率達100%。
園區不僅實現了“不出園區造飛機”的目標,更創新開發出19項全國領先的低空應用場景。當前,正與京東物流合作試點“支線運輸+無人機接駁”新型物流模式,不斷拓展低空經濟邊界。2024年,蕪湖市低空經濟產業營收達463.8億元,同比增長15.95%,生動詮釋了“蕪湖起飛”的內涵。
在省會合肥,低空經濟的發展則依托雄厚的產業基礎和豐富的應用場景。合翼航空公司總經理李曉娜表示:“我們的零部件與新能源電動汽車有65%同質化,在合肥支持下,我們建立了電池研究院,并與國軒高科等新能源供應鏈企業深度合作。”合肥駱崗公園,這座由舊機場改造的城市新地標,正成為低空觀光等應用場景的絕佳載體。隨著首張載人類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“運營合格證”的獲得,合翼航空將在此正式開展EH216-S航空器低空觀光商業運營,并計劃逐步開拓城市通勤等場景,“打飛的”正從想象走向現實。
目前,合肥已開通無人機醫療配送、軌道巡檢、外賣配送等航線200余條。豐富的場景加速了全鏈條聚集,全市匯聚低空經濟企業300余家,形成研發、測試、生產、運營的完整生態。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(合肥)相關負責人表示,合肥正通過政策支持推動企業研發與場景拓展,目標到2027年集聚上下游關聯企業500家,形成500億元產業規模。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,正加速邁向產業融合新階段。
深空探索:產業筑基,創新引領
在安徽,新興的產業鏈條不僅活躍于低空,更向深邃太空延伸,鋪就“登天之路”。
2019年,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術有限公司落地蚌埠市禹會區,點燃了蚌埠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星星之火。隨后,安徽省政府明確將商業航天作為重點未來產業,支持蚌埠商業航天產業發展,按照1+4+N的總體布局,建設了中國·蚌埠商業航天產業園。
面對從無到有的“飛天夢”,蚌埠市積極與上海航天技術研究所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院所對接,聯合建設科技創新平臺,并設立總規模達124億元的基金叢林,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和產業化落地,同時圍繞商業航天產業鏈上下游,積極延鏈、補鏈、強鏈。
如今,九州云箭、深藍航天、凌空科技等一批頭部企業加速集聚,蚌埠商業航天已涵蓋火箭發動機、零部件、新材料、箭體制造及總裝等全領域。截至目前,蚌埠累計簽約商業航天企業16家,協議總投資55.2億元,火箭鏈、衛星鏈、服務鏈“三鏈”融合發展的產業集群格局初步形成。
從“起飛”到“上天”,“飛天夢”并未止步,安徽還要在月亮上造出“廣寒宮”。
在合肥高新區的深空探測實驗室,一項名為“月壤原位3D打印系統”的突破性技術,讓人類在月球上“就地造房”的夢想邁出關鍵一步。
“我們不需要從地球攜帶任何輔料,真正實現了‘用月球的土,燒月球的磚,建月球的家’。”深空探測實驗室未來院高級工程師、“月壤3D打印系統”技術負責人楊洪倫介紹。該系統利用高倍聚光太陽能將月壤加熱熔融,通過3D打印技術“打印”成不同規格的“月壤磚”,為未來月球基地建設提供了無限可能。
依托全國重點實驗室平臺,多學科專家聯合攻關,僅用三年,該系統便完成從原理驗證到樣機研制。實驗室還同步布局月壤熔融電解制氧、水冰提取等關鍵技術,構建了完整的地外資源開發利用體系。
從嫦娥五號帶回月壤樣本,到如今實現月壤資源就地利用,中國深空探測正在完成一個從“取回”到“利用”的完整閉環。這項技術已入選安徽重大科技創新成果,并正在催生太空建造新產業。實驗室正聯合企業籌建產業投資基金,推動科技成果轉化。
從仰望星空到產業深耕,安徽正將“天馬行空”的構想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新質生產力,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。
中安在線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
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:皖B2-2008002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:1208228 2009-2010年度全省廣告發布誠信單位